圖書館借的...這本書

很快的速度把它讀完了,要不是還書時間在即,還真想再看一次哩!

很推薦看這本書  當然有部份原因是因為黃瑽寧醫師最近曝光率挺高,想了解一下這個醫師  哈

 

建議為人父母看,除了了解身教比言教還重要之外,也知道若小孩有什麼疑難雜症,可以去淡水馬偕給他看看

還是有好醫生的  只是有時候要碰運氣吧?!

 

還有,對於全職媽媽或職業婦女那段的敘述,也讓我思考好一陣子...有小孩後,到底要當全職媽媽,還是把小孩託給保母呢?

還是沒個定論,畢竟連懷孕都沒個譜兒,我現在想這個會不會太早?!

 

書中也有不少感人的橋段,哎呀,我辭窮了....總之這本書....可以看啦

 

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(這是筆記啦)

針對18個月大的嬰兒,分析他們對照顧者的依附型態,可以分為四種:

安全型、逃避型、焦慮型及紊亂型

 

孩子在18個月大時呈現的依附型態,可以預測他成年以後人際關係的依附型態

 

以下資料是來自維基百科 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E%9D%E9%99%84%E7%90%86%E8%AB%96

安全依附型(Secure attachment)

一個安全依附型的小孩在陌生情境中,當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可以自由地探索環境,和陌生人互動,當媽媽離開時可能會難過哭泣,當媽媽回來時,小孩會很快地靠近媽媽尋求安撫。安全依附有助社會及情緒的發展,嬰兒才能適應與母親分離,致力於探索環境,而發展出自我概念

焦慮矛盾型(Anxious-ambivalent)

此類型的小孩即使當母親就在身旁時,面對探索和陌生人時依然會感到焦慮。當母親離開時,孩子會非常的沮喪;當母親回到身旁時,孩子又變得很矛盾,明明想跟母親保持親近卻充滿憤怒,當母親開始注意他時又會想要抵抗。

根據一些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此類型的嬰兒的母親特性為:照顧能力差、不懂得如何滿足嬰兒的需求、不一致的行為。

逃避型(Anxious-avoidant)

此類型的小孩會迴避和忽視母親的存在,在母親離開或回來不表現出情緒。母親在時不去注意;母親離去亦顯不出緊張痛苦;母親去而復返非但不表高興,反而生氣;陌生人出目前無特殊反應。孩子不會去探索環境不管誰在那裡。小孩面對對待陌生人和母親是一樣的。不管誰在這個環境,也沒有太多的憤怒。

逃避型小孩的母親通常是沒耐心、對嬰兒不敏感或表現出負面的反應、並拒絕身體接觸等反應。逃避依附的嬰兒表現出退縮、孤立、對學習沒興趣、缺乏動機。也不易交朋友。成年:冷漠型。

紊亂型(Disorganized attachment)

此類型的小孩沒有固定連貫的反應方式。會依據環境的回應來表現抵抗或迴避。小孩經歷過受驚嚇的照顧者或令人害怕的照顧者。因為人際互動是不穩定的,所以導致孩子無法有一致性的反應。面對照顧者,一般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我,如同一面完整的鏡子,而混亂型依附的孩子看到照顧者所理解的自己,如同從一面破碎的鏡子。

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

 

由此看來,現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亂象,是不是可能跟犯罪者小時候沒有得到適當的照護有關?

也有很多媽媽,她根本還沒準備好要當媽媽,就成了媽媽,如果母親本身的個性不夠成熟,也是會間接影響小孩的人格發展的

當然有小孩生下來就是什麼個性,不過若是有個了解孩子需要的成熟母親,能夠慢慢引導小孩到安全依附型,那真的是大功一件。

 

當父母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啊,我也真不知道,我到底能不能當好媽媽...所以還是維持現狀就好??

arrow
arrow

   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